如何当好创新深化领域的主角——高能级科创平台,浙江这样干
省委书记易炼红连日来在杭州开展主题教育课题蹲点调研并主持召开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座谈会,实地走访了一批重点实验室、高校、科创中心等,研究如何进一步提升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质效和引领示范作用,切实在创新深化上下真功、出实招、求突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为这次调研中的主角,高能级科创平台的共同特点是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服务重大战略需求。
遍观江苏、上海、安徽等省市的科技创新远景规划,加速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都是一项重头戏。浙江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高能级科创平台是至关重要的动力来源。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看到两个关键词:引领作用、提质增效。引领作用,点出了高能级科创平台的使命;提质增效,则是进一步推进创新深化的方向。
这两个词,我们一同细细解读。
一
做浙江创新深化的引领者,是高能级科创平台的核心使命。
这次调研,易炼红实地考察了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白马湖实验室、浙江大学、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它们中既有重点实验室,也包括研究型大学、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
这些不同类型的高能级科创平台,分别发挥着怎样的引领作用,定位有何不同?
重点实验室是浙江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其特点在于使命驱动、任务导向。
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表示,攻克“卡脖子”技术需要大兵团式的科研攻关,“单打独斗”和“包打天下”全谱系创新的科研模式已不适应多学科交叉、投入强度大、目标宏大的大科学时代。
之江实验室类人感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肖建亮说,在之江实验室,他体会到了什么是“有组织的科研”。肖建亮所在的触觉感知团队有20名科研人员,光电、材料、力学、计算机、电子、生物医学工程等不同学科背景的成员,为同一个目标聚集在一起,以微纳光纤为人工神经,研制高灵敏度的触觉传感器。
正是依托这种新型科研模式的优势,短短几年,智能计算数字反应堆、之江瑶光智能计算操作系统、之江天目异构智能计算集群等一系列成果在之江实验室涌现出来。
高校是基础研究重镇、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当前,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交汇点,特殊性更加突出。
浙江大学流体动力基础件与机电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目标就是打造培养本领域战略科学家和全球顶尖领军人才基地,支撑我国流体动力基础件与机电系统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成为该领域不可替代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验室主任杨华勇院士带队与相关单位联合攻关,成功研制出中国首台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实现了完全自主设计制造,推动我国掘进装备跻身世界前列。
对于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浙江的目标是“做强做精”,在行业细分领域单点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特别是校地合作建设的科创平台,还承担着扎根地方、服务地方的职责。
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是浙江大学与杭州市共同开辟的一块崭新的创新热土,在集成电路、合成生物、功能材料等战略领域,以创新思维开辟新的赛道。成立以来,中心与龙头企业、产业联盟、金融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打造产业升级“助推器”。去年,双方共建的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传化集团创新研究院揭牌,融合“科学家+投资人+企业家”的创新力量,探索名校与名企合作的新模式,更有利于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二
高能级科创平台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需要不断提升建设质效,这也是此番调研的落脚点。
对于高能级科创平台下一步发展路径,浙江已经作出一系列探索。
光是今年,浙江就已经推出不少大动作。比如,创造性地提出“315”科技创新体系——在三大科创高地的基础上细化出15个主攻方向,目的正是在浙江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上,进一步谋划更明晰的突破路径。“315”工程的6项重点任务中,第一项就是实施“重大科创平台提能造峰行动”。
最新成立的几家省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纷纷找准了细分赛道。如湘湖实验室专攻生命健康科创高地中的生物育种与现代农业,白马湖实验室瞄准新材料科创高地中的双碳与环保技术,省激光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聚焦“互联网+”科创高地中的智能控制与先进技术……
3月发布的《浙江省支持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实施细则》,规定了对高能级重大科创平台5年内省级财政投入一般不低于5亿元。细则还提到,将根据平台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谁来投、怎么投”和省市县投入比例,根据平台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给予精准支持。
还有哪些方面,浙江仍需“提”和“增”?
体制机制的完善是“提质”的关键一环。高能级科创平台需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将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力量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优化机制、协同攻关,这对于攻克“卡脖子”难题尤其重要。
打造更多高层次人才的吸附载体,同样是一项重要战术。
成立两年多来,良渚实验室与许多海内外人才实现“双向奔赴”。近期归国加盟良渚实验室的徐浩新教授说:“良渚实验室是集科研、转化、创新基金、团队培养等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这样灵活的运作机制对我实现理想和抱负有足够吸引力。”
人才创新活力还需进一步激发。省科技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浙江将深化科技人才多元评价和激励机制改革,在新型研发机构开展科研系列职称自主评聘改革试点,扩大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范围等,助推科技人才释放巨大创新潜能。
一座科创平台,不仅对突破科学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还应形成企业、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支撑区域提升综合竞争力。
虽然科研机构较少直接孵化企业,但能通过与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市场主体深度融合,共同培育并在市场反馈中迭代成果,实现更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汇聚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等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成立以来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20.5%,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贡献率占比超75%。
未来,高能级科创平台加速“增效”,更要扩大企业“朋友圈”,深化全链条创新转化和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在服务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担当。
省委书记易炼红连日来在杭州开展主题教育课题蹲点调研并主持召开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座谈会,实地走访了一批重点实验室、高校、科创中心等,研究如何进一步提升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质效和引领示范作用,切实在创新深化上下真功、出实招、求突破。
作为这次调研中的主角,高能级科创平台的共同特点是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服务重大战略需求。
遍观江苏、上海、安徽等省市的科技创新远景规划,加速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都是一项重头戏。浙江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高能级科创平台是至关重要的动力来源。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看到两个关键词:引领作用、提质增效。引领作用,点出了高能级科创平台的使命;提质增效,则是进一步推进创新深化的方向。
这两个词,我们一同细细解读。
一
做浙江创新深化的引领者,是高能级科创平台的核心使命。
这次调研,易炼红实地考察了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白马湖实验室、浙江大学、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它们中既有重点实验室,也包括研究型大学、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
这些不同类型的高能级科创平台,分别发挥着怎样的引领作用,定位有何不同?
重点实验室是浙江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其特点在于使命驱动、任务导向。
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表示,攻克“卡脖子”技术需要大兵团式的科研攻关,“单打独斗”和“包打天下”全谱系创新的科研模式已不适应多学科交叉、投入强度大、目标宏大的大科学时代。
之江实验室类人感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肖建亮说,在之江实验室,他体会到了什么是“有组织的科研”。肖建亮所在的触觉感知团队有20名科研人员,光电、材料、力学、计算机、电子、生物医学工程等不同学科背景的成员,为同一个目标聚集在一起,以微纳光纤为人工神经,研制高灵敏度的触觉传感器。
正是依托这种新型科研模式的优势,短短几年,智能计算数字反应堆、之江瑶光智能计算操作系统、之江天目异构智能计算集群等一系列成果在之江实验室涌现出来。
高校是基础研究重镇、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当前,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交汇点,特殊性更加突出。
浙江大学流体动力基础件与机电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目标就是打造培养本领域战略科学家和全球顶尖领军人才基地,支撑我国流体动力基础件与机电系统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成为该领域不可替代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验室主任杨华勇院士带队与相关单位联合攻关,成功研制出中国首台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实现了完全自主设计制造,推动我国掘进装备跻身世界前列。
对于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浙江的目标是“做强做精”,在行业细分领域单点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特别是校地合作建设的科创平台,还承担着扎根地方、服务地方的职责。
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是浙江大学与杭州市共同开辟的一块崭新的创新热土,在集成电路、合成生物、功能材料等战略领域,以创新思维开辟新的赛道。成立以来,中心与龙头企业、产业联盟、金融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打造产业升级“助推器”。去年,双方共建的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传化集团创新研究院揭牌,融合“科学家+投资人+企业家”的创新力量,探索名校与名企合作的新模式,更有利于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二
高能级科创平台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需要不断提升建设质效,这也是此番调研的落脚点。
对于高能级科创平台下一步发展路径,浙江已经作出一系列探索。
光是今年,浙江就已经推出不少大动作。比如,创造性地提出“315”科技创新体系——在三大科创高地的基础上细化出15个主攻方向,目的正是在浙江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上,进一步谋划更明晰的突破路径。“315”工程的6项重点任务中,第一项就是实施“重大科创平台提能造峰行动”。
最新成立的几家省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纷纷找准了细分赛道。如湘湖实验室专攻生命健康科创高地中的生物育种与现代农业,白马湖实验室瞄准新材料科创高地中的双碳与环保技术,省激光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聚焦“互联网+”科创高地中的智能控制与先进技术……
3月发布的《浙江省支持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实施细则》,规定了对高能级重大科创平台5年内省级财政投入一般不低于5亿元。细则还提到,将根据平台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谁来投、怎么投”和省市县投入比例,根据平台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给予精准支持。
还有哪些方面,浙江仍需“提”和“增”?
体制机制的完善是“提质”的关键一环。高能级科创平台需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将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力量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优化机制、协同攻关,这对于攻克“卡脖子”难题尤其重要。
打造更多高层次人才的吸附载体,同样是一项重要战术。
成立两年多来,良渚实验室与许多海内外人才实现“双向奔赴”。近期归国加盟良渚实验室的徐浩新教授说:“良渚实验室是集科研、转化、创新基金、团队培养等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这样灵活的运作机制对我实现理想和抱负有足够吸引力。”
人才创新活力还需进一步激发。省科技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浙江将深化科技人才多元评价和激励机制改革,在新型研发机构开展科研系列职称自主评聘改革试点,扩大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范围等,助推科技人才释放巨大创新潜能。
一座科创平台,不仅对突破科学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还应形成企业、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支撑区域提升综合竞争力。
虽然科研机构较少直接孵化企业,但能通过与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市场主体深度融合,共同培育并在市场反馈中迭代成果,实现更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汇聚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等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成立以来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20.5%,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贡献率占比超75%。
未来,高能级科创平台加速“增效”,更要扩大企业“朋友圈”,深化全链条创新转化和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在服务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担当。
标签:
- 如何当好创新深化领域的主角——高
- 派出所回应扔狗事件:正在处理 有
- 当前热文:如何报考?学什么?升学
- 冷暖气流交汇 我省大部降水天气仍
- 关岭:牵住“牛鼻子” 闯出“牛路
- 昆明非标电动自行车置换淘汰进行中_
- 南宁始发多地机票票价回落票量充足-
- 河北从四方面组织好全国防灾减灾日
- 【世界快播报】麦克罗伊晋级富国赛
- 世界报道: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汉服
- 网络情缘,不见面安知对方是雄雌
- 毫欧符号怎么打出来_毫欧符号 全球
- 山东巨野中学生通过“燕字来麟”活
- 世界快看:直击2023中国移动5G发展
- 环球讯息:举重亚锦赛拉开战幕 中
- 【环球报资讯】甘肃4月平均气温为近
- 第二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
- 45钢力学性能参数(45钢力学性能)_
- 元素之土哪里掉落最高_元素之土哪里
- 微信小红旗图标怎么弄_微信小红旗图
- 焦点短讯!跳水世界杯:龙道一/王宗
- 貔貅宝宝的寓意(貔貅宝宝的寓意和
- 天天微动态丨平安夜的句子_关于平安
- 天天实时:土耳其反对派:若赢得大
- 最新快讯!安徽肥西:立夏时节农事忙
- 陕西印发方案促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 社交障碍的表现_社交障碍
- 卢尼G2带病替补出战12分钟!科尔:
- 双刃剑是什么意思_双刃剑的意思|世
- 唐山驾照遗失换证指南 唐山市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