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宋“潮”人的风雅生活 环球新要闻

发布时间:2023-04-15 11:02:04
来源:常州博物馆

海风吹拂,时空交错,历史有时候充满了偶然和巧合。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历史留下了许多尘封的线索等待“揭秘”。


(资料图片)

宋代被海外汉学家称之为“东方的文艺复兴”,回望那个时代,在我们脚下的这块瓯越大地,温州“潮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他们是精致的“美妆博主”,是大啖海鲜的“吃货”,是打球听音乐的“玩咖”……

温州宋“潮”人的精致多趣、兼容并蓄,或许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并至今启发着我们的生活。

1978年,在江苏省武进县村前乡蒋塘村的一组南宋古墓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品,最惊艳世人的是四件完好如新的漆器,这便是传说中的戗金漆器。“前所未见,又确系漆工文献称道过的南宋珍贵漆器,为髹漆工艺史填补了空白。”

铭文显示,这些巧夺天工的漆器出自温州新河(街)的金念五郎、五马(街)的锺念二郎和丁字桥巷的廨七叔等能工巧匠之手。这批漆器让世人见识了“温州漆器,两宋第一”的风采。

其中的南宋戗金庭院侍女消夏图银扣莲瓣形朱漆奁是国宝级文物。这件漆器“化妆包”,内装铜镜、木梳、竹篦、圆筒形漆粉盒和小锡罐、小瓷盒。奁盖内侧髹黑漆,朱漆书写“温州新河金念五郎上牢”铭文。可以肯定,这是一件不折不扣的“温州制造”。

图片来源:常州博物馆

它的主人应该是一位精致的贵族女性。据推测,墓主或为南宋官员薛极的女眷。薛极是江苏武进人,曾任温州通判。

在当时的南宋贵族官僚阶层,温州漆器是深受士大夫青睐的奢侈品“硬通货”。这款温州漆器“梳妆盒”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戗金漆器中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好并带有“商标logo”的器物。

我国的漆器工艺自宋代进入高峰,以温州漆器最负盛名。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在繁华的北宋都城开封,皇城正门前的大街上就开设有温州漆器的专卖店。“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大相国寺……”另据史料记载,在南宋都城临安,至少有4家温州漆器店。

当时温州漆器做工之精细,即使以现在发达的科技水平,仍难以复制。宋元以来,温州漆器长盛不衰,远销真腊、韩国、日本等地。在元代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中,温州漆器是深受当地民众喜爱的“唐货”。

2008年,温州城区百里坊出土了一把漆木梳。令人称奇的是,该木梳与韩国新安海底沉船出土的漆木梳相一致。另有多件温州宋代生产的漆器,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宋代漆器珍品非常相似。

在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的发掘中,亦出土了温州漆器和黑漆木梳,其中一件南宋六花瓣式漆盒盒身十分精美,直壁平底,内外璧髹红漆。

南宋六花瓣式漆盒盒身

本次朔门古港遗址发掘的漆器达20余件,也证明了漆器是宋代温州外销的主要商品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温州不产漆,却将漆器做到了天下第一(“不宜漆而器用备”),以漆工为代表的温州百工令人叹服。

琉璃簪子残件

朔门古港遗址还出土了一组断成数截的琉璃簪,残件颜色多为半透明的翠蓝色。透过一根琉璃簪,依稀可见宋代流行色。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宋代温州的小姐姐也是精致女孩。出土的温州黑漆木梳、破碎的簪子,让我们可以想见一位“对镜贴花黄”的温州女子。

2019年起,在福建省泉州市古城,开元寺的南侧,考古人员对南外宗正司遗址进行发掘。“南外宗正司”是南宋朝廷管理赵氏南迁皇族宗室人员的官署,遗址出土了大批的瓷器。

其中一件龙泉窑的陶瓷器底下,墨书“谢置”二字。出土后,它孤单地躺在展厅。专家推测,谢,是姓氏;置,是安置,有置办、采买的意思。

时间慢慢推移,在距离泉州400多公里之外的温州,随着朔门古港遗址的挖掘,“谢置”的更多信息被世人知晓。碗底一致、墨书一致,让泉州、温州的这两块瓷片神奇同框。

图片来源:温州晚报

温州出土的瓷碗信息更为完备,底部墨书“谢六置”。或许可以推断,这位“代购”名叫谢六,频繁往返于温州和泉州之间。

捧着“专属签名”瓷碗的谢六,在那时的生活还是比较潇洒的。现在的人吃泰国香米,谢六可以品尝占城(今属越南)品种的稻谷。

宋代温州在经济上出现了革命性的变革,进口稻种亦有功劳。占城稻引种推广,粪肥的使用等,使得农业生产力获得提高,让同样面积的土地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解放的大量劳动力流入城市与工商业,有力催生了人力资源密集型手工业。这些进口物种,大大改善了温州人的生活,也为百工之乡奠定了基础。

温州人的海鲜基因,是刻在骨子里的,配的是米饭,吃的是海鲜。别说,宋代这些海鲜和现在温州人的口味差不多,有钉螺、血蛤、生蚝。

朔门古港遗址出土的海鲜遗存

挖掘现场还发现了荔枝、橄榄、桃子等果核,还有酒瓶等器物。由此,我们可以“脑补”谢六在瓯江边繁华的码头,举杯宴饮的情景。饭后,他还能用福建的兔毫纹瓷盏,来一盏本地好茶。

南宋建窑黑釉金丝兔毫纹瓷盏

宋代的温州“潮人”不仅会吃,也会玩。朔门古港遗址出土的一对捶丸特别“萌”。宋元时期,捶丸这种球戏流行一时。这两枚捶丸直径2.5厘米,考虑可能是儿童用球。

有专家认为,“这对捶丸小巧玲珑,说明宋代温州人的精神世界丰富,而且热爱运动、富有雅趣。”

捶丸

宋代温州人还会玩“手办”。朔门古港遗址出土了一个小船造型的微型竹雕。竹节相当于一个个小小的船舱,十分雅致。

文体不分家,宋代温州人不仅热爱运动,也热爱音乐。朔门古港遗址出土了腰鼓,还不止一个,而是一大一小的“亲子款”。虽然腰鼓两端的皮囊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这穿越千年的遇见,还是萌到了今人。这款腰鼓出自瓯窑,上有褐彩绘、卷草纹,较有异域风情。

温州在宋代设有市舶务,元代设有市舶司。有专家推测,当时,温州官方对海外客商比较友好。这对褐彩腰鼓可能是西洋船主靠岸后,东道主官员接风时使用的一种演奏乐器,体现了温州商港的中外交流和繁荣景象。

宋代瓯窑青釉褐彩忍冬卷草纹瓷腰鼓

千帆往来,海风依旧。

穿越千年的相见,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指引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触摸瓯越文脉。

温州三面环山、一面环海,地狭人稠,先人以海为陆,以舟为犁,硬生生闯出一条路。宋代,寂寂无闻的温州抓住历史的机遇,一跃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百工之乡、海贸繁荣的“潮生活”随之衍生。

梦回“宋韵”,读懂温州人基因里的开拓进取、创新务实。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这些基因仍是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

原标题:温州宋“潮”人的风雅生活

作者:尤豆豆

标签:

AD
更多相关文章